top of page

​肩頸痛

我們的頸部,即頸椎的地方,支撐著頭部約12磅的重量。而頸椎的重要性是可以讓您從不同方向移動頭部,但長期錯誤使用頸椎,會使頸部容易受傷,或會導致頸椎痛。長期姿勢不良如:駝背彎腰、長時間使用電腦、坐姿錯誤都會造成肩頸大面積的肌肉緊繃,容易產生肩頸痠痛、硬頸、落枕,嚴重甚至後腦、頭頂、眼周和後背肩胛都會痛起來。若疼痛只在單側,或延伸至同側肩胛內緣、上背;抬頭、轉脖子時感覺更痛,或坐臥某個姿勢就痛,可能是脊椎的小面關節出問題,建議尋求肩頸痛脊醫治療。

肩頸痛的成因

肩頸痛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,心理或是生理的原因,都有可能引發不同類型的疼痛,肩頸痛脊醫為您羅列最常見的肩頸痛類型:

1. 急性創傷 – 車禍受傷和意外。創傷後肩頸痠痛(頸部揮鞭樣損傷),如緊急煞車或車禍,脖子像鞭子被甩出去,則出現肩頸、頸椎、上肢、上背疼痛,或頭暈目眩、記憶衰退等後遺症狀。

2. 慢性或長期性勞損 - 慢性頸痛通常是由長期肌肉緊張所致 緊繃的頸部肌肉會使頸椎關節活動不佳,「放鬆肌肉」減少關節對神經的壓迫刺激,就能有效紓緩疼痛。而僵硬、痠痛是長期累積的,肌肉纖維組織會變多、變硬。而電腦族、低頭族、司機等都是好發族群,原因包括久坐不動、工作姿勢不良、血液循環不足或缺乏運動等,例如:習慣把手肘靠在桌面或椅靠上,或下背未能完全貼到椅背上,導致下背部受力;電腦螢幕和鍵盤沒有根據個人身高與椅子高度調整,需要長時間低頭、彎腰駝背,導致頸部的脊椎弧度改變經年累月,異常的關節活動機制會增加關節的損耗,導致椎間盤突出及骨關節炎等症狀,甚至會引起神經根發炎或受到壓迫。

3. 頸椎退化 -是指頸椎骨的關節及軟骨受長年磨損,造成活動能力下降及不同程度痛楚,嚴重可能會引致病變,影響其他身體功能。頸椎退化是隨年齡增長出現的老化疾病,患者通常為50歲以上。而隨時代及生活習慣的改變,例如長時間辦公室工作、低頭族出現等,頸椎退化患者有年輕化趨勢,所以亦屬於都市病。

肩頸痛的症狀
 

急性創傷 – 肩頸、上肢、上背疼痛,或頭暈目眩、記憶衰退

慢性或長期性勞損 – 手或肩膀麻痺、無力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頭痛、頭暈、耳鳴等症狀

頸椎退化 – 常見疼痛部位為後枕,近頸肩膞位置的肌肉會經常繃緊,不能向後望,需要轉動全身;而椎間盤(軟骨)及關節亦因多年的活動開始磨蝕,會因脫水而骨骼異常增生,形成骨刺。40歲以後頸部退化性關節炎或椎間盤突出造成上肢麻木或疼痛無力,有可能出現疼痛以外的徵狀,例如手指麻痺、走路不穩、容易疲倦、頭痛等,大部份人不知道這些徵狀與頸椎退化有關,容易被忽略,令退化加速。

如發現自己有以上的症狀,請立即尋求肩頸痛脊醫幫助,接受治療。

肩頸痛治療

針對各種不同程度及不同類型肩頸痛症,肩頸痛脊醫會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頸痛或頸椎痛治療方法,舒緩及減輕痛楚。

脊骨矯正 – 透過專業的手法治療,調整頸椎各關節的部位,達到活化關節及錯位的問題

干擾電流治療 – 使用人體適用的安全電流促進血液流動、幫助放鬆肌肉及緩解疼痛

超聲波治療 - 能幫助排除發炎產生疼痛的部位

衝擊波治療 - 能激發細胞再生及重組結構

運動治療 - 訓練肌肉以鞏固脊骨的正確姿勢

肩頸痛治療方式有很多種,肩頸痛脊醫會因患者情況而制定實際的治療方法。一般而言,脊醫都不會用藥物去治療肩頸痛,因研究顯示脊骨物理治療能夠有效舒解頸部位潛伏病變導致的疼痛,這樣的肩頸痛治療方法比藥物止痛來得明顯和持久。

如對頸椎痛、肩頸痛或治療方法有疑問,歡迎聯絡我們,了解更多。

bottom of page